堆肥 DIY 

 

  台灣地區垃圾中廚餘與可堆肥成分約佔三成,如能取出予以資源化將可有效減少焚化爐興建及提高焚化效率,另外副產品可應用於美化環境、造景及水土保持,真是一舉數得。

  而在自家庭院或社區種植蔬果,若不用學肥料,那應該要用有機肥吧?否則植物生長養分如何來!答案是肯定的!真正良好的有機肥,確實可提供土壤腐植質來源與植物生長所需一般營養元素及微量元素。

  以下提供庭院或社區堆肥 DIY 製作的方法。

土 壤 與 養 分


  家庭中園藝用的土壤品質須不斷去維持,否則難以保證用心栽培後有快樂的收成。一般栽培手冊都會推薦,不同園藝植物應用恰當土壤。但一般花市商品化土壤,卻不一定都適合所需。基本上,好的培養土應富含有機質。

  有機質為土壤中天然有機氮肥最重要來源,有機質是由死亡動植物殘骸、排泄物或分泌物所構成。瞭解土壤特性,最基本的測試方法為量測酸鹼值(PH)。例如當土壤呈現酸性反應,則土壤中養分容易流失,而植物吸收力會變強,但植物卻無法吸收過多養分,另外酸性環境亦不利於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

  土壤中有益生物群可將有機質分解控制在良好的情況下,但分解快慢仍會受到有機物組成、溫度、濕度及土壤 PH 值所影響。有機物的組成主要由碳(C)及氮(N)構成,當生物分解進行時,碳氮比會發生改變,如環境中碳氮比大於 27,有機物分解速度較慢,腐植質形成品質不佳。分解後碳氮比達 20 ,腐植質呈酸性,養分適中,但較缺礦物質。如PH值在 6-7,有足夠養分及熱能,碳氮比低於 18 ,且有機物可因如蚯蚓之助翻混和進行再分解,所成的腐植質有強烈而新鮮泥土芬芳。

  有機質如果在緩慢而穩定的發酵作用下腐植化,所產生腐植質呈現深褐色,與礦物質混和後會產生變化,之後很難再變化,一般稱為永久腐植質,可說是堆肥中的極品。
  前述土壤中有益生物的活動對植物生長很有幫助,經良好照顧的土壤有良好的通氣、充足的空氣、水分及適宜的溫度約攝氏 20C,PH中性 ( 6.0 - 7.5)等,在此環境下土壤生物活動更為頻繁,塑造了優質的土壤活性及植物必要的養分供給系統。在自然界如此系統是可再循環的,但在人類的人造環境中,腐植質卻會逐年減少,應適度補充,以免土壤開始惡化,出現結構破壞、土壤團粒作用停止,進而妨害空氣流通及水分供應,這就是必須補充堆肥的理由。 

可堆肥素材

  基本上自然界所有與生物相關含碳素生質(Biomass),皆可作為堆肥材料。以下列舉適合及不適合堆肥的素材:

一、 適合的素材:

  例如:草、樹葉(如大小橄仁樹、雀榕、四季桂花)、樹及灌木枝、糞便、廚房殘肴、熱帶水果果皮、普通用紙及馬糞粗紙。
   
二、 不適合的素材:

  玻璃、金屬、塑膠、上蠟牛奶紙盒、油渣顏料廢料、瓦礫及泥灰。可堆肥素材最主要 以樹葉為主,但仍要注意避免不易分解的樹葉。一般以植物為堆肥材料應注意的事項如下:
   
1. 禾本科植物及草本類: 
  大部分之草本類植物因葉薄、紙質,組織柔弱,腐爛時間短,均可以作為堆肥材料,如隨地可見之草本類植物,如咸豐草、大風草、車前草、牛筋草等,或禾本科植物如狗尾草、竹類(綠竹、桂竹、麻竹、長枝竹之葉片》均為堆肥腐植質最佳來源。
   
2. 落葉樹種: 
  一般闊葉樹種樹葉均可作為堆肥材料,如樟樹、椒樹、山黃麻、馬拉巴栗、楓香、鳳凰木等;對於一些葉片具有乳汁、厚質的樹種,如國外引進種巴西橡膠樹、本省鄉、土樹種榕樹等因葉不易腐爛分解,較不建議採用。
   
3. 針葉樹種: 
  大部份針葉樹種葉為硬革質或含油脂及特殊精油、分解不易,不宜為堆肥材料。如黃麻椰子、蘇鐵、橡樹、栗樹等,如因材料取得不易一定要用,添加石灰可防止堆肥酸化。添加草可調節堆肥時氮素、熱能及水分之控制。樹及灌木富含鉀,使用前要經適當切碎及混合以利通氣。小動物如家兔、雞或貓狗糞便都可做氮素補充來源。廚房裡蔬菜殘屑、咖啡渣、茶渣也是適當添加物,但堆肥時要注意覆蓋土以免吸引老鼠來,普通用紙要避免有顏色者,另外馬糞粗紙添加物較少,於撕碎加水浸泡後可與其他材質混合使用。

如何做堆肥

  堆肥要成功,必需提供土壤中生長所適量水、空氣、熱能及養分。為確保通氣良好,要選擇粗質材料或有通風及排水設備容器,且堆肥高度不要超過 1.5 公尺,寬不要超過 2.0 公尺,當溼度及通氣都很恰當,微生物活動可達到頂峰,溫度達攝氏 40 - 60C,高溫微生物活動達最高點,此條件可將病源菌殺死。

  製做堆肥材料越多越好,可一層層堆疊或完全混合,以利通風。但切勿將樹葉或草桿,直接放置堆肥最上,以免空氣無法流通。在材料種類不足情況下,可將原材料做不同粗細切碎再混合。添加物可包括催化劑如微生物菌劑、消灰石、氮素源及礦物土。亦可將粗細或軟硬材質予以混和並添加已腐熟舊堆肥或花園乾土壤加速堆肥熟成。一般使用舊堆肥即可作微生物種源,不必另外再買微生物菌劑添加,但如果過幾天,未觀察到堆積物溫度,此時可添加微生物菌劑。一般微生物在弱酸環境下,活動力好、繁殖力也強,通常不必加消灰石,添加反可能抑制微生物作用。如必要,每一百公斤堆肥材料可加一公斤。

  微生物生長需吸收各種養分,如碳氮比例應為 30 : 1。草、樹葉、樹及灌木等生質(Biomass)材料比例太高則應補充廄肥、家糞便、骨粉幾丁、質粉蟹蝦殼粉等含氮有機肥以促進發酵,每 100 公斤堆肥材加 0.75 - 1 公斤。堆肥需選擇通風好、排水好且有樹蔭適當地點,可自行設計附有蓋子或塑膠布之堆肥架、堆肥槽、堆肥棚如圖,或可利用家庭廢棄類似外型箱型物取代。堆肥槽長寬高約 2 x 2 x 1.5 公尺,堆積方式如下:

1. 底層鋪如樹幹、樹枝、花及灌木等粗質材料作底,約二十公分高,不要壓緊以利排水及通氣。
2. 接著鋪樹葉、收割草類等混合均勻之材質必要時添加上述附加物,再覆上一層薄薄舊堆肥或土壤。
3. 重複步驟二堆到 1.5 公尺高度。
4. 表層可覆蓋草、蘆葦、舊紙袋、樹葉。
5. 保持堆肥適當濕度並適時灑水。

  使用自行設計附有蓋子或塑膠布之堆肥架、堆肥槽、堆肥棚,一般材質為木材、鐵皮、金屬絲網或混凝土所做成之圓形或方形狀存儲槽。其四周留有縫隙或小孔以利通風,堆肥方式如前步驟,堆肥過程中需翻堆及加水。堆肥堆積時間快則一二個月,慢則三四個月,如冬天則時間酌延長,時間過長腐質快速分解成過熟堆肥。其他堆肥方法包括利用蚯蚓分解有機物,產生蚯蚓糞便的堆肥法、糞便堆肥法、堆積堆肥法等,因其需較長空間、時間或較特殊處理技術,在此不建議一般民眾嘗試。堆肥對植物賴以為生及土壤生態的重要性,在此不再重述,為讓植物順利生長,土壤中應能提供均衡的營養源供其吸收利用,針對不同栽培植物合理的肥料組配仍屬必要的步驟!



資料來源:「營造優質生活-堆肥 DIY 」,綠色消費資訊,NO.37,2001

 
 

 

 

 

農場堆肥製作方法

 

一、什麼是堆肥

  將生物殘體及動物排泄物,有時再加少量礦石,調配碳氮比、水分及通氣性後,經一段時間堆積,藉由微生物進行堆肥化反應(醱酵)之後的腐熟產品即為堆肥。

二、為什麼要製作堆肥

  大量產生的農業及畜產廢棄物,如不能適當處理,不但佔用空間,又影響環境衛生,降低生活品質;若任其棄置或焚燒處理,則又有可能造成水質、土壤與空氣等的二次污染。將這些廢棄物中尚有利用價值的有機資材經堆肥化後回歸農田土壤,不但可以解決廢棄物問題,而且可以增進地力。

  良質有機堆肥,應該經過適當的混合發酵之腐熟過程。 新鮮未腐熟的有機質,則絕對不可以直接施到土壤裡。這些新鮮或未經混合發酵至腐熟程度的有機質施在土壤 裡,會帶來各種病蟲病菌和其他有害的成分,養分供應效率也較差;一些碳氮比較高的材料在土壤中經過微生物作用,造成與作物競爭養分的情形,也會使作物發生缺肥的現象。而新鮮的有機質在土壤中經微生物的分解 ,往往產生氨氣、硫化氫、沼氣、乙烯等有害的氣體,會傷害作物的根部,引起爛根或莖葉枯黃現象。

  在堆肥化過程中,有機碳被微生物呼吸代謝因而降低碳氮比,所產生的熱可使堆肥溫度達到70度C以上,能殺滅病菌、蟲卵及雜草種子。大部分有機資材若直接施入土壤中,分解時會產生有毒物質,並會消耗氧氣,造成土壤還原狀態;若將碳氮比大的堆肥材料直接施用於土壤 中,在分解初期會造成土壤中某些養分有效性暫時下降,尤其是氮素影響最大。這些資材經腐熟後再施用,可減少有害因素,避免抑制作物生長。另外一方面,有些堆肥資材纖維強韌,經過堆積後較鬆軟而利於撒佈;有些具有強烈的臭味,製成堆肥後不但沒有臭味而且具有泥土的芳香。

三、製作堆肥的材料

  發展有機農業的第一步是製造堆肥,製作堆肥的有機質材料,一般可分為氮素較低與氮素高者兩種。氮素低的如稻草、穀殼、麥桿、鋸屑、樹葉等材質,施入土壤初期效果並不顯著,但因含大量的纖維質,是改良土壤物理性和促進微生物活動最好的質材;氮素較高的材料如動物性糞便、豆餅、花生餅等,施入土中短期間就可以看出肥效,但因其纖維質少,碳氮比低,對土壤物理性的改良與微生物的活化,效果較差,使用太多時作物也容易徒長而倒伏或感病枯死。

  因此,以有機質材製作堆肥,應視栽培作物需氮程度的不同,將兩者給與適當的配合。玉米、高梁、水稻和葉菜類需氮量較多,則堆肥製作時需適度增加含氮素較高 的雞糞、豆餅等。若栽培果樹或豆科植物,因該類作物需氮量較少,所製作的堆肥應酌量減少高氮質材,而酌增適量含磷、鉀成分的材料,如骨粉、米糠、粗糠、稻草等。

四、如何製作堆肥

  堆肥化的過程是一連串微生物的反應,堆肥資材如同培 養基,堆積後如同醱酵槽,因此任何影響微生物活性的因子都與堆肥化有關。以下就碳氮比、水分及空氣、溫 度、酸鹼度、菌種及腐熟度分別說明堆製時控制或判斷的方法。

1. 碳氮比:

  微生物需要碳當作能源,需要氮來進行代謝 ,堆製起始碳氮比約在 30 以上,經堆積醱酵後,碳氮比逐漸減少至 20 以下。正確的碳氮比需要化學分析及計算 ,粗略的估計則可參考下頁所列的常用堆肥資材成分。若以重量為基準時,在實際操作上仍不方便,更簡單的 方法,可將資材分為三類:甲類包括木屑、穀殼、稻草及花生殼等,為提供碳源、構成堆肥主體及決定物理性 狀的資材;乙類為雞糞、豬糞、米糠、豆粕及肉骨等,主要作用為提供氮源以利微生物作用;丙類為牛糞,不 經堆肥化也可直接大量施用。若以容積比例來估計,可約略以乙類資材佔甲類之十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為適當。 另外,若對磷肥或鉀肥需求較高,可選用氮磷比或氮鉀比較低的資材,則可製作出磷或鉀肥效較高的堆肥。

2. 水分及空氣:

  此二項佔有相同空間所以互為消長,水多則氣少。水分為生物所必需,在堆肥中約低於 10 %時即無法反應;又因為好氣性反應較厭氣性反應快速且完全 ,且有害物質之產生較少,因此水分含量超過 90 %時將不利於反應。試驗結果水分含量約為 60 %左右時最有利於 堆肥化反應之進行。實務上可以手掌握住堆肥,水滴似要滴下的狀態即可。空氣的供應主要有強制通氣及翻堆二種方法,若有通氣設備可有效縮短堆肥化之時間,通氣量則以每小時體積比 1/50 為適當;翻堆在最初時為避 免水分、氮素及臭氣揮散,可隔一至二週翻堆一次,後期則可稍增加翻堆頻率。為使堆肥保持良好通氣度,因 此在資材中需要有樹皮、鋸木屑及稻殼等添加物,使其適於通氣。

3. 溫度:

  微生物新陳代謝所產生的熱不斷累積,在正常情形下皆可在數日內升高達攝氏 60度,甚至到攝氏 70 度以上。這種高溫可維持一段時間,不但促進微生物反應,縮短 腐熟時間,而且可殺滅病菌、蟲卵、雜草種子等。除非堆製失敗,否則高溫是堆肥過程中之正常現象。因溫度不易控制,故建議只要對溫度進行監測觀察而不必特別加以管理。

4. 酸鹼度:

  在不同的酸鹼度範圍中有不同的微生物族群 ,可對不同種類的有機物進行分解,雖然其對pH值之適應範圍相當廣,但仍以中性為佳。因此除了資材中有極 酸或極鹼的物質,一般不須對酸鹼度加以控制。堆肥腐熟後常呈中性或微鹼性。

5. 菌種:

  自然環境中就有許多微生物族群,只需維持微 生物可生長的條件,因此可不必刻意加入微生物之菌劑。但資材中若有大量不易分解物質時,可加入專門分解 此物質的菌種,以縮短腐熟時間。

6. 腐熟度:

  將腐熟度不足的堆肥施入土壤中,可能有前 述不利的問題發生。有許多方法可以測定堆肥腐熟度,但大部分需化學分析結果作為依據。一般較可能自行判斷的方法就是利用種子發芽法及堆肥外觀變化。選用白菜、萵苣或蘿蔔等較敏感的蔬菜種子,以堆肥熱水抽出液使其濕潤,若發芽率達到 60 %以上時,則可判定此堆肥未嚴重抑制作物生長。另外,堆肥腐熟後結構疏鬆,呈深褐色或黑色,沒有刺鼻臭味而呈泥土香味。

五、結語

  堆製堆肥是一種古老的技術,不需精確的計算和高深的技巧,只要您付出一分心力,既可解決廢棄物環保問題,又可增進地力,值得採行。

資料來源:倪禮豐,「農業新知與科技」,花蓮區農業專訊,第26期,87年12月 
資料來源:黃穎捷,「大地的春天-健康自然的有機農業是我們的希望」,自然農法,第2期

 

 

喬凱亞廚餘堆肥系列

 

小提醒1第一次收集之後因爲陸續還有其他新的廚餘加入,每隔一兩周可以繼續收集,一直到沒有廚餘堆肥液流出爲止。

 

首先,要找個容器收集廚餘堆肥液。由於最近這段時間放入的廚餘都沒有很潮濕,因此估計收集到的堆肥液也不多,所以隨便拿個500cc洗乾淨了的空汽水瓶子就可以了。打開空瓶的蓋子後,要先確保將瓶口對上堆肥桶水龍頭口才扭開水龍頭,以免一個多月的苦候就這樣流失浪費了。若是桶裏的堆肥液確實不多,可稍微把桶子往前傾,方便排出堆肥液。爲了避免滲漏,水龍頭設計的位置不跟桶子底部平行,而是有段小距離。因此若不往前傾,積存在水龍頭下的堆肥液是不會流出來的。等到堆肥液完全流出後,要記得先把水龍頭拴緊才移走瓶子。避免浪費,秉持節儉就是美德的好習慣。

 

收集到的堆肥液會有酸酸的味道是很正常的。因爲其原理就跟發酵醋或醬油類似,不過因爲原料的差異,味道會有所不同。此外,廚餘堆肥的原料也決定了完成堆肥液的量和外觀。收集到的廚餘若偏向濕度較高的蔬果爲主,則出來的堆肥液量會較多。此外,假如是使用喬凱亞的廚餘堆肥菌種,有時候在堆肥液下方發現黑色粉末狀的沉澱物,那可能是我們爲了調整碳氮比而加的泥碳,泥炭可是非常好的肥料哦!一般上製作出來的堆肥液普遍呈黃褐色,除非有放色素比較重的廚餘,如甜菜等,則會影響出來的堆肥液色澤。

 

小提醒2廚餘堆肥液的多寡和放入的廚餘濕度是關係密切的。假如放入的廚餘多屬較乾燥的菜葉等,不管等多久也收集不到多少堆肥液;相較之下,若大多數廚餘是水果、瓜類等殘渣,就能夠收集到較多的廚餘堆肥液。若堆肥都比較乾燥,卻還是希望有堆肥液可以使用,可以試試這個偏方,酌量加入黑糖水(糖跟水的比例11)。加水的同時也要注意水分要維持在堆肥60%左右的原則,不可以太濕。加黑糖水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可以幫助菌種發酵的效率,也會多了一種芳香的味道。

 

堆肥液能夠做什麽用呢?其實很簡單,堆肥液和堆肥一樣,都是對作物有益的天然健康肥料。只不過,一個是固態肥,一個是液態肥。除此之外,堆肥液還有個用途是固態堆肥所沒有的,那就是水管保養之用。接下來,我們會一項一項詳細的説明這些用途和做法須知。

 

用堆肥液施肥之前,得先用清水稀釋過。這是因爲堆肥原液的pH值較低,偏酸性,直接用在植物上會傷到植物脆弱的葉片,而造成肥害。根據我們公司總經理楊中平老師的經驗建議指出,稀釋的倍數隨著施肥方法不同應該有所調整。若是用堆肥液進行葉面噴灑,稀釋倍數必須比地面灌溉要來得高,至少要稀釋300~500倍,不像地面澆灌只需要稀釋100~200倍就夠了。這是因爲噴灑在葉面上的堆肥液水分較容易蒸散,造成遺留在葉面上的廚餘原液濃度過高而而傷害到葉子。同樣的,也別在太陽猛烈的時候噴灑。

 

稀釋堆肥液的工具不用很講究,只要能顯示出容量測量指標就行了。我們這次採用葉面噴灑稀釋400倍,也就是1cc的堆肥液+400cc的清水;地面澆灌稀釋200倍的標準,即2cc的堆肥液+400cc的清水。稀釋工具則採用能夠盛裝堆肥液的塑膠滴管和量杯、裝有400cc清水的量筒和噴霧器各一個。

 

 

用途一:堆肥液可用作葉面施肥

將預先裝有400cc清水的噴霧器旋開,再用塑膠滴管從小量杯裏吸取1cc的堆肥液滴入。旋上噴霧頭後,將它混合就可以拿去噴灑所種的蔬菜或盆栽葉上。除了有效補充植物的養分,堆肥液對除蟲也有一定的功效。由於一些病蟲會躲在葉背,因此,別忘了適當的噴灑葉背,以防漏網之魚的肆

 

用途二:堆肥液可作地面澆灌

用塑膠滴管吸取2cc的堆肥液滴入裝有400cc清水的量筒後,稍微攪一攪豁開便可以拿去澆作物和盆栽了。需要注意的是,地面澆灌用的堆肥液因稀釋倍數低,濃度較高,盡量避免澆灌過程中直接澆在葉面上,盡量澆在土壤上,以免傷害到作物的葉子。

 

用途三:堆肥液可用來清潔管道

稀釋後剩下的堆肥原液可以收起來,等下次稀釋後再使用,也可以直接用來清潔家裏的排水管道。依個別需要,酌量將堆肥原液倒入洗碗槽、馬桶、洗手臺。若堆肥液量多,倒入水溝也行。讓堆肥液中的微生物菌有效分解依附在管道的污垢,達到除臭、通管的效果。

 

 

 

 

 

前陣子分享了偶然在環保署官網看到的廚餘再利用宣導影片,片中就指出臺灣每年製造出重達四千公噸的廚餘,佔了全國垃圾總額的四分之一。而廚餘回收再利用所創造出的經濟效益,每年可達二十億元。看完這篇堆肥液的運用和前一篇的[如何在家製作堆肥],是不是覺得廚餘回收很簡單?製作出來的堆肥所延伸出的好處多多,而且老少皆可做,又可創造新經濟價值!還猶豫什麽?一起來為臺灣環境負責,將四千公噸的廚餘變成黃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玩石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