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禁忌!藥物交互作用 吃柚子婦人中風半身癱

切記!服用抗凝血劑warfarin的患者,服藥期間要禁食柚子、葡萄柚等水果。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秋節應景,吃柚子,竟引發腦中風!門診就有一名婦人,日前突然半邊身體手腳癱瘓,意識不清,被家人緊急送往醫院急診室,醫師診斷是中風,叫家人疑惑的是,婦人本來就有相關病史、是中風的高危險群,因此天天按時服用抗凝血劑「warfarin」怎會中風?進一步追問,才知道是吃了柚子,與藥物交互作用惹禍。

中秋節前後,類似病患就出籠,台灣高血壓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最近門診就有不少病患全身大面積瘀青、皮下出血,只是吃了幾片柚子,混身就不對勁,嚴重者甚至血尿、血便。

門診另一名固定服用降血脂藥的老婦人,則因肌肉痠痛和紅褐色尿液就醫,醫師原本懷疑是用藥過量,降血脂藥物引起橫紋肌溶解症,仔細一問,原來是鄰居送了她一箱柚子,每天吃一顆,柚子與藥物交互作用,才使得血液中藥物濃度大幅增加,引起不良反應。

醫師強調,服用抗凝血劑warfarin的患者,服藥期間絕對要禁食柚子、葡萄柚等水果,以免發生意外,因為含有豐富的「夫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會使人體分解藥物的速度減慢,延長藥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導致血中藥物濃度異常升高,就像服下過量的藥一樣,導致副作用。

王宗道表示,抗凝血劑warfarin,可以抑制導致血栓物質的形成,延遲血液凝固,包括心房顫動、心臟瓣膜、風濕性心臟病等中風高危險群病患,必須長期服用這類藥物預防中風,飲食格外需要注意。

醫師提醒,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民眾,除了平時應定期回診,抽血檢查,以利醫師觀察藥物作用以及抗凝血時間,適當調整藥量之外,一旦發現刷牙時容易流血、皮下出血、莫名瘀青,甚至出現血便、血尿等症狀,更要儘速回醫院診治。

此外,抑制藥物代謝的時效可能長達數小時甚至2、3天,即使間隔服用藥品也無法完全避免,因此建議在服用特定藥物期間都要儘量避免攝取柚子或葡萄柚,以避免不必要的藥物食物交互作用。

 

 

 

親愛的腎友們,在洗腎的過程中,大多都有使用抗凝劑來維持血液透析的穩定性,所以要請大家在吃東西時要格外注意喔!

服抗凝血劑吃咖哩鍋 薑黃加強藥效致出血

 

 

 

 

 

 

冬季是吃火鍋旺季,不過振興醫院神經內科中風中心主任尹居浩提醒,心房顫動患者如果正在服用傳統抗凝血藥物「華法林」(Warfarin),就要特別小心選擇食材,像茼蒿、大白菜、花椰菜、香菇等都會影響藥物效果。臨床上也遇到患者很喜歡吃咖哩鍋,沒想到咖哩含有薑黃,會讓藥物效果變得更強,結果引起流鼻血等出血問題,

尹居浩主任指出,像茼蒿、萵苣、大白菜、花椰菜會使華髮林藥物效果大打折扣,患者用藥原本是為了降低腦中風風險,結果吃下這些食物,藥物就無法達到預防腦中風作用,另外,人參、黃耆也會抑制藥物效果。至於香菇、當歸、薑黃等食物才會讓藥物效果更強大,可能增加患者出血風險。

「香菇不能吃、花椰菜也不能吃,我哪裡會記得這麼多不能吃的東西!」八十二歲陳老太太因心房顫動造成中風,導致記憶力受損,兒女上班無法為她準備餐食,陳老太太只得自行準備早午餐,但服用傳統抗凝血藥物預防中風的她常記不得傳統抗凝血藥物許多飲食限制,生活、飲食品質也大受影響。

尹居浩主任表示,含維生素K的食物會影響傳統抗凝血藥物凝血效果,造成INR值(國際標準凝血時間比)控制不易,由於含維生素K的食物至少有十種以上,陳老太太因為常常記不得哪些食物能吃,哪些不能吃,因此造成INR控制不易,陳老太太的INR從一點多到四點多都有,還常常因此和兒女起爭執。

尹居浩主任也強調,「心房顫動患者要預防中風,除了飲食要注意之外,其實在入秋之際更要注意保暖!」尤其這個禮拜開始受到東北季風影響,氣溫會下降到十四度左右,日夜溫差約八度,早晚溫差大,寒流侵襲時,低溫更會滑到十度以下。尹居浩主任指出,國外最新研究發現,心房顫動患者在秋冬及低溫時較容易出現急性缺血性中風,此研究以季節做區分,發現一到冬天,心房顫動患者出現缺血性中風機率比夏天增加一倍之多,因此心房顫動患者一定要多注意保暖,以避免中風悲劇發生。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心房顫動患者想要預防腦中風,除了傳統藥物「華法林」(Warfarin),還可以選擇凝血第二因子抑制劑、凝血第十因子抑制劑。振興醫院神經內科中風中心主任尹居浩指出,凝血第二因子抑制劑一天需要服用兩次,而凝血第十因子抑制劑一天需要服藥一次,患者一定要遵照醫囑用藥,臨床上曾遇到患者原本需要服用兩顆藥,結果晚上偷藏一顆不吃,竟然引起腦中風。

尹居浩主任解釋,心房顫動患者晚上睡覺時較容易腦中風,主要是就因為水份不夠、血流較慢,如果沒有按時服藥,中風風險就更高。根據研究報告顯示,患者若一天需要服用三次藥、兩次藥,服藥順從性會降低,相對來說,每天若只需要服藥一次,服要順從性便大大提升。

尹居浩主任援引一項國際大型研究指出,根據新版中風風險評估指標,心房顫動患者當中,有將近三成中風風險遭到低估,有近四成患者沒有服用抗凝血藥物。根據台灣統計資料,近五成心房顫動患者沒有被處方抗凝血藥物。有些患者是使用抗血小板藥物,不過抗血小板藥物較無法幫助心房顫動患者預防腦中風。

尹居浩主任補充,就心房顫動患者而言,服用傳統抗凝血藥物華法林雖可降低缺血性中風發生率,但使用劑量太高會有出血副作用,根據臨床研究,亞洲人特別容易因使用華法林藥物產生出血副作用,且出血問題往往更為嚴重,有患者甚至整片肌肉或腸胃道都是血淋淋,讓人看了怵目驚心。不過若藥物劑量太低,則無法達到治療預期效果。因此,患者若使用傳統藥物,必需定期測量INR,以調整用藥劑量,服用傳統藥物時,一旦抗凝血功能調控不佳或未監測抗凝血功能,將提高中風風險、出血副作用,甚至死亡率也大幅增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玩石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